010-51503294/51503293
党建活动
“赓续红色血脉 筑牢安全之基”生物所参观京西红色教育基地活动
日期:2025-04-17|来源:来源: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浏览量:228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史安全教育强化党员安全意识,以农耕实践厚植农科人爱农情怀,生物所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前往门头沟谷山村开展了参观京西红色教育基地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引导、鼓励所内青年参与了参观“京西情报站秘密联络点旧址”,参观“农耕博物馆”、参观红色主题藏品展览等活动。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与安全责任意识培育有机融合,在历史场景中感悟革命年代隐蔽战线严密的保密纪律,借助红色文物背后的青年奋斗故事激发使命感,为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与行动的双重安全防线。

一、沉浸历史现场感悟保密铁律

参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情报中转枢纽的“京西情报站秘密联络点旧址”,斑驳的土墙与复刻的密道系统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情报工作的艰险。青年们通过“情报密码破译”互动装置,亲手体验了当年地下工作者使用的密文编写技术,在讲解员讲述的“一页情报挽救整支队伍”的真实案例中,深刻理解了“保密就是保生命”的深刻内涵。

二、对话红色文物激发使命担当

步入村级“农耕博物馆”,千余件承载着抗战记忆的农具文物串联起“军民同心、耕战一体”的历史画卷。谷山村大队部,也就是村委会所在地,高高的门楣上镶嵌着一颗闪闪的五角红星,宽宽的门垛上立着“谷山村人民公社”“大队部主题餐厅”的木牌,两截断墙上还印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字,此情此景,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融合教育筑牢思想行动防线

活动特别设置“安全责任大家谈”环节,将情报工作中的“单线联络”等传统方法,与现代保密制度中的“最小授权”等规范进行对照研讨。青年们结合参观所见,围绕“如何在现代数字化转型中传承红色保密基因”展开热烈讨论,反思保密安全管理。在农耕文化体验区,通过模拟抗战时期“军民合作春耕”场景,上手操作石臼、石磨、独轮车等农具,让青年在协作劳动中体悟“安全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本次活动通过“场景还原+实践体悟”的创新形式,使红色教育和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青年们纷纷表示,要将“隐蔽战线的纪律基因”转化为现代保密安全的职业操守,让革命文物传递的奋斗精神成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以“思想安全阀”和“行动防护网”的双重保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青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