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相关领域博士后人才,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单位介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为北京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引领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北京市政府直属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全院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4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存机构,1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部检测中心,5个国家林业草原工程中心、1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个具有国际种子质量检测资质认证实验室(ISTA)。先后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30余国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建有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9个。
全院设有15个专业研究所(中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600余人,业务领域涵盖农林牧渔各方面。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特别是在种业创新、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赋能首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及“环境与生态学”三门学科进入ESI 世界前1%,其中,“植物与动物学”在全球1889个一流科研机构中位列第251位。
“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以上各类政府科技奖励16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一等奖37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成果3700余项,其中,审定、鉴定、认定品种465个;新兽药证书5个(一类证书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37项;制定标准176项;专利授权1888项;发表SCI论文1425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2年10月设站,2013年获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多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对入站人员的服务管理,致力于创造一流的科研创新环境、平台条件和学术交流机会,探索出的“六道彩虹”过程管理模式,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2010年、2015年、2020年连续三个评估周期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招收条件
1.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学术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
2.近3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2025年通过博士学位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外籍博士后除满足以上条件外,一般还应具有良好中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4.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得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严控“三类人员”进站做博士后研究。
三、工作条件及待遇
1.我院博士后分为科研博士后、远大博士后和国际博士后三类,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科研博士后年收入20万(税前)起,远大学者博士后年收入30万(税前)起;国际博士后薪酬待遇按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标准执行;按规定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待遇不低于单位同类人员;
2.远大学者博士后、国际博士后提供博士后公寓;科研博士后由各招收单位解决住宿需求;
3.协助解决子女入托问题,享受农科院职工子女同等待遇;
4.博士后中期考核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
5.博士后在站期间,认定为中级职称;
6.优秀的博士后出站可优先留院工作;其中特别优秀的远大学者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办法执行,享受相应等级引进人才待遇。
四、联系人:李老师,010-81127668。
五、研究项目及招聘计划
1 | 生物所 | 王旭明 | 环境微生物 |
2 | 生物所 | 魏建华 | 谷子遗传育种 |
3 | 生物所 | 张中保 | 生物育种 |
4 | 生物所 | 仇天雷 | 微生物组学/微生物工程 |
5 | 生物所 | 李瑞芬 | 生物育种 |
6 | 生物所 | 谢 华 | 生菜功能基因组研究 |
7 | 生物所 | 谢 华 | 生菜重要性状遗传基因解析 |
8 | 生物所 | 王宏芝 | 木材和次生壁合成机制解析 |
9 | 生物所 | 刘贵明 | 合成生物学 |
10 | 生物所 | 刘贵明 | 合成免疫学 |
11 | 生物所 | 高 敏 | 空气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大气化学 |